履职为民,一份有质有量的“成绩单”
——昌都市政协2023年工作综述
来源:昌都报 2023-12-26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志雄
一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间。翻看过去一年来的履职记录,昌都市政协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坚持履职为民,扛起生态使命,聚焦民生热点,关注百姓福祉……交出了一份有质有量的“成绩单”。
回眸2023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自治区政协的悉心指导下,昌都市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对标对表自治区党委“五项要求”、区政协“五个新提升”工作任务、龚会才书记对政协工作提出的“四个突出”要求,围绕“四型”政协工作目标,团结带领广大政协委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推进新时代昌都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着力筑根基强堡垒,以更高站位写好政治引领答卷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民政协有所作为、有大作为的关键所在。这一年来,市政协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高举旗帜、维护核心作为建设“忠诚政协”的根本大事,主动把政协工作融入到市委全局工作中谋划推进,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时时事事高站位,确保政协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坚持把理论武装引向深入,夯实思想根基。过去的一年,市政协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作为贯穿全年的重大政治任务,落实到履行职能的全过程各方面,制定主题教育实施方案,层层推进理论学习各项工作,在全市政协系统掀起了大学习热潮。一年来,召开各类学习会议50次、举办专题党课和政协讲堂20次、参与线上线下学习培训110余人次,实现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达到了思想在认识中升华,共识在交流中凝聚的目的。
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始终,把牢正确方向。一年中,市政协始终如一坚持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坚定不移把政协工作置于市委正确领导之下,坚持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向市委请示报告重要事项、重点工作15次,召开主席会议5次、党组会议11次,专题研究党建、党风廉政、意识形态工作6次,确保政协与市委政治上同向、思想上同心、步调上同频、工作上同步,以全链条的“工作闭环”确保上级党组织对政协各项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坚持把党建工作推深做实,提升整体效应。市政协认真落实市委“党建提升年”工作要求,制定“3331”党建工作任务目标,严格落实“三个清单”、深入推进“三个融合”、重点提升“三个规范”,创建“同心圆·政能量”党建品牌,纵深打造“党建文化长廊”,制作党建宣传片,持续强化以专委会为依托开展理论学习、政策解读、凝聚共识等党的工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
着力扬优势献良策,以更足干劲写好助推发展答卷
议大事,抓重点,建诤言,求实效,当好党委政府的智囊团、人才库、监督员、宣传员。这一年来,市政协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市委决策部署和中心工作,把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作为建设“有为政协”的主要抓手,着力提高协商议政的质效和水平。
协商议政有深度。市政协对标对表市委、市政府工作重点,科学制定《政协昌都市委员会2023年度重点会议、调研、协商、视察、考察计划》,围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运营情况、加快推进主城区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农牧民技能培训促进增收致富情况、加强县(区)政协自身建设、宗教界‘三个意识’教育情况”5项课题深入农牧区、社区、企业、“两新”组织专题调研9次,召开座谈协商会3次,100余人次参与,形成综合调研报告、协商报告5份,提炼经验做法40余条,从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制度创新、促进要素聚集、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50余条,为党政科学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民主监督有力度。过去一年中,市政协发挥协商建言监督作用,充分利用全体会议这一协商履职最高形式,把民主监督工作融入政治协商之中,组织委员协商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法检”两院工作报告,协商发言300余人次,提出意见建议87条,将立案的117件提案正式移交34家单位归口领办,选派政协委员参加“法检”两院民主监督和旁听庭审等活动12次,参加市直单位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80余人次,不断营造政协民主监督的浓厚氛围;将委员视察与民主监督有效结合,组织委员围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情况”开展专题视察,提出意见建议5条,反馈相关部门落实。
服务中心有厚度。市委有部署,政协有落实。一年来,市政协领导班子坚决服从市委安排部署,主动接受重大专项任务,认真落实林长制、河长制,联系寺庙工作,参与党的二十大宣讲、自治区主题教育督导、维稳督导、市委重点工作督导、“三个意识”教育督导、三岩片区易地搬迁动员宣传、精准普法专项活动等跟踪督促指导工作30余人次,先后为昌都市直有关单位、县(区)讲授民族团结的讲座14次,开展信访接待、社会治理、城市创建、法治宣传等服务活动25次。
为民办事有温度。结合主题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市政协组织干部下沉基层,开展“四下基层”工作15人次,发挥政协渠道畅通、贴近群众优势,开展“协商在一线”工作,为丁青县布塔乡布塔村垃圾转运点建设、日塔村饮水项目建设、洛隆县古曲自然村果又行政村生产生活用桥改扩建工程协调资金共计552万元,在增进民生福祉中生动践行了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初心使命。
着力凝共识汇众智,以更强自觉写好凝聚共识答卷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市政协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凝心聚力方面的“一线”优势,始终把强化统一战线组织功能作为建设“和谐”政协的重要支撑,增强聚识思维,深化合作共事,围绕高质量发展齐众心、汇众力、聚众智,推动形成大团结大联合的生动局面。
在深化协作中增进共识。市政协落实定期走访、协同履职等经常性工作机制,通过新年茶话会、3·28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座谈会等载体,拓展团结交流的“政协通道”,深入开展“交朋友”活动,结成党员委员与党外委员、政协干部与政协委员、委员与委员、委员与界别群众联系对子300多对,走访慰问、团结联谊各族各界代表人士50余人次,在实践中彰显了政协联系广泛的优势。
在广泛交流中凝聚共识。市政协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爱国主义、民族团结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个认同”等各类教育活动,把增进共识融入调研考察、宣传宣讲、协商会议全过程,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各类宣讲40余场次,受益群众1500余人次,为党政决策施策厚植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同时,进一步扩大对外联谊渠道,组织开展2次赴外学习考察,推动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交流,全年共接待来自四川、青海、福建等各地考察组13批240余人次来昌学习考察交流,广泛宣传推介昌都,推动两地文化交流和信息共享。
着力强本领提质效,以更严要求写好自身建设答卷
履职出彩的背后,是市政协加强履职能力建设的不懈努力。过去一年来,市政协牢牢把握新时代政协工作的使命要求,把练好内功,增强本领作为建设“活力”政协的努力方向,引领带动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两支队伍”不断强化担当作为。
优化委员服务管理。市政协全面加强委员学习教育,修订完善《昌都市政协委员学习工作办法》,举办2期政协委员培训班,通过召开专题研讨会、情况通报会,搭建知情明政渠道,为委员全面增强本领、更好建言资政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持续破解“两个薄弱”问题并巩固提升工作成效,推进11县(区)138个乡镇委员联络室标准化建设、特色化打造,开展“有事好商量”基层协商议事活动50次,以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履职实效为基层社会治理赋能增效。
完善工作制度机制。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市政协全面推进制度“废改立”工作,结合主题教育检视整改问题,全年共建立完善了《昌都政协协商工作规则》《昌都政协“四个联系”制度》《委员履职管理办法》等多项制度机制,形成了较为完备、规范、有效的制度体系,初步实现了以制度规范履职、以机制保障落实的目标。
加强机关自身建设。按照中央、区党委和市委统一部署,市政协高质量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高标准落实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问题、建章立制各项工作。开展6项正反典型案例及专题调研,总结经验做法14条,发现问题21个,提出对策建议24条,开展谈心谈话15次,召开警示教育活动10场次,受教育干部职工300余人次,全方位提升政协工作水平。
打造政协特色名片。市政协注重全面挖掘昌都政协发展历史,铭刻昌都政协与时代同发展、与昌都同进步的光辉历程,激活文史资料活力,打造集“展示、教育、研究、交流”于一体的昌都政协发展历程陈列馆,展陈实物100余件,通过资料、图片、视频等表现形式,让长年累月载于典籍、躺在库房里的文史资料活了起来,成为昌都政协讲好昌都故事、政协故事的一张特殊名片。
站在新起点,扬帆新征程。昌都市政协将继续保持奋斗者的姿态和干劲,服务中心大局,找准切入点、把准着力点,建真言、献良策、出实招;发展协商民主,扩大合作交流,广泛汇聚政协力量,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加快推进昌都副中心城市建设更好凝聚共识,书写更加优异的“政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