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笃行谋发展 履职尽责为人民
——2023年昌都市人大常委会工作综述
来源:昌都报 2023-12-27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志雄
时间的刻度,清晰记录走过的路。过去的2023年,是昌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昌都市人大常委会务实笃行的一年。回望过去,翻开昌都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的履职历程,一件件民生实事,一组组翔实数据,无不记录着履职尽责的点点滴滴;一次次审议监督、一场场视察调研,无不承载着群众的期盼和关切;一份份建议意见、一项项代表活动,无不体现着人大代表的为民初心。
2023年,在市委正确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二届八次、九次全会、市委“22445”总体工作思路和关于做好人大工作的部署要求,紧扣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持续在筑牢政治忠诚上保持定力,在推进“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上彰显担当,在强化民主监督上发挥作用,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上体现作为,在打造“四个机关”上树立标杆,推动昌都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把握正确政治方向
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党领导下的政治机关。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过去的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主题教育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专题研讨会3次,起草调研报告3篇,切实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政治上坚定,行动上才能自觉。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重要工作、重大事项、重大会议等向市委请示报告45次,市委主要领导批示13次。
根据市委部署要求和市委主要领导指示,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全市农牧民增收情况的报告、关于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工作情况的报告。党组班子成员积极参与“三区一高地”创建、三月维稳督导、“千名干部进千村矛盾风险隐患再排查”专项活动、宗教界“三个意识”教育巡回指导、贡觉“三岩片区”集中宣讲等工作,圆满完成市委交办的各项任务。
严把立法质量关口
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立法是法治的“最先一公里”。过去一年,在立法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科学立法工作格局,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着力提升地方立法质量,让每一部法规都装满民意。市人大常委会注重从社会关注热点和代表议案建议中梳理立法项目,结合市二届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研究确立2023年度立法计划。组织召开年度立法工作协调会,听取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年度立法项目推进情况汇报。报请自治区审查批准通过《昌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昌都市芒康盐井古盐田保护条例》《昌都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在强化立法主导作用方面,市人大常委会主动参与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法规规章草案起草工作。在昌都市红色资源保护传承、然乌湖景区管理立法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相关起草部门进行充分酝酿、反复斟酌、多次修改,切实主导法规内容,提高文本质量。
为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市人大常委会重新制定和完善《昌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不断提高备案审查能力,邀请专家教授作了规范性文件审查专题讲座。按照“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的要求,依法对《昌都市物业管理办法》《昌都市公共停车场管理办法》等20余件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切实维护了国家法治统一。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为推动宪法法律有效实施,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开展法治宣传,以开展国家宪法日、三月平安建设宣传月等为契机,深入宣传《宪法》《反分裂国家法》《西藏自治区平安建设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不断强化了全体公民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
依法履行监督职责
增强监督刚性实效
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神圣职责。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增强实效,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通过执法检查、专题调研、听取审议报告等方式,持续加强对市“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确保工作监督取得实效。
围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执法检查和重点寺庙管理专题调研,开展市直相关单位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工作情况专题询问并进行满意度测评,专门组成考察团赴云南省相关市州学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助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围绕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国民经济计划和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决算、审计等工作报告6个,听取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创建情况的报告、市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2022年度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开展2021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满意度测评,开展《西藏自治区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实施情况执法检查,开展全市乡村振兴产业情况、全市农牧民增收情况专题调研。
围绕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开展监督,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西藏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实施情况执法检查,听取审议市人民政府年度生态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及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审议《昌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开展全市乡村生态振兴工作情况专题询问并进行满意度测评,认真开展“中华环保世纪行—西藏行”检查活动。
围绕创建国家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市人大常委会始终践行“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战略思想,聚焦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市委关于强边工作各项决策部署、政策文件、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开展《昌都市创建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规划(2022—2026年)》阶段目标完成情况专题调研,助力推进边疆安全和边防巩固。
围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开展监督。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全市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情况专题调研并听取市人民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对全市审判机关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情况、全市检察机关依法履行检察公益诉讼职能服务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并听取“两院”专项工作报告。
持续优化服务保障
丰富联系内容形式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和基石。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植根于思想中、落实到行动上,不断强化为人民履职尽责的政治自觉,不断推进代表工作创新发展。
过去的一年,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不断增强人大代表履职的责任意识,市人大常委会落实好代表联系人民群众通讯、交通等费用补贴制度,为无固定工资收入的市级人大代表发放2023年度通讯和交通补贴18.96万元。着眼提高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的质量,坚持把代表履职能力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组织39名市级人大代表在市委党校举办为期1周的履职能力提升培训。
一年中,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市人民政府办理工作情况报告,实行清单化管理,强化跟踪督办,完成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127件代表意见建议的办理工作。落实办理经费保障机制,安排700万元专项资金,推进江达县卡贡乡达色村佐龙组防洪堤、察雅县香堆镇环卫设施经费、丁青县布塔乡灾后重建安置点供水改造3个人大代表议案建议项目的落地工作。
人大代表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万千群众。在拓展代表履职渠道方面,市人大常委会深化代表对常委会工作的参与,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和座谈会、参加专题调研和执法检查、旁听机关单位民主生活会170余人次。在卡若区做好试点、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铺开各级人大代表述职评议工作,目前已开展240余人次,通过选民评议、满意度测评、结果公示、接受监督,进一步提高了代表依法履职的主动性。
全面加强自身建设
提升履职能力水平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牢牢把握“四个机关”定位要求,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在思想、组织、作风、能力建设方面下功夫,以扎实的工作成效服务和保障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
党在基层的影响力,就是党的生命力。在2023年中,市人大常委会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召开“以案示警、以案为戒、以案促改”专题民主生活会,以“党建提升年”为契机,全面加强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的建设。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以正向能量传播党的声音、讲好人大故事。
加强纪律作风建设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关键举措。过去的一年,市人大常委会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作风推进年”为契机,深入开展“五个不”专项整治活动,认真落实“六治六提”工作要求,建立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七办”作风,对照《整治“五个不”的突出问题自查自纠清单》,机关党员干部找出问题129个,制定整改措施129条。
在受援方面,市人大常委会与重庆市人大建立“对口援助昌都市人大三年规划”,建立对口帮扶和业务交流长效机制、援藏干部“传帮带”工作机制,打造“渝昌人大干部学习交流基地”品牌。在重庆大学举行了昌都市人大干部培训班,并选派2批4名业务骨干到重庆市人大顶岗锻炼。
回首方知行渐远,登高振奋再向前。承载着人民的期待,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昌都市人大常委会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持续在筑牢政治忠诚上保持定力,在推进“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上彰显担当,在强化民主监督上发挥作用,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副中心城市上体现作为,在打造“四个机关”上树立标杆,推动昌都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