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奋进谋发展 一切向东启新篇

——2024年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来源:昌都报 2024-12-31

昌都全景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志雄

岁月如歌,奋进不息。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昌都市秉持着“民之所望,政之所向”的理念,奋力书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华章,一幅蓬勃向上、万象更新的画卷在康巴大地上徐徐铺展: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65亿元,增长7.5%。

——地方一般性公共预算收入30.15亿元,增长19.77%。

——固定资产投资254亿元,增长1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亿元,增长8%。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800元、19915元,分别增长8%和1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

——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区前列。

……

一串串令人瞩目的经济数据,是全市上下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结出的累累硕果,体现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贯彻,对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决策部署的精准执行。一年来,全市上下聚焦“四件大事”,推动“四个创建”,结合市委总体工作思路,坚持新发展理念,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确保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新时代的昌都市发展描绘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民族团结基石稳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民族团结是昌都发展的生命线。这一年,昌都市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深入推进“四大工程”和“六项行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丰硕成果。10个国家级、67个自治区级、1662个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区)和单位应运而生,成为民族团结的生动典范;设立多个“石榴籽”示范社区,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打造一批教育基地,在宗教领域播撒下民族团结的种子;组织各界代表参与“三交”活动,让团结之花处处绽放。

试点示范大步迈进。昌都还入选全区首个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并积极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食品抽检合格率高,守护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工作如火如荼,昌都战役主题展览成功举办,《昌都、甘孜、玉树、迪庆交界地区联防联控及应急处突框架协议》顺利签订,“红色昌都”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为长治久安的高质量发展示范市建设汇聚起强大合力。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发展引擎强劲有力

项目投资是昌都发展的关键驱动。2024年,昌都市坚持规划引领,精心编制《昌都打造副中心城市背景下全域发展战略策划方案》《茶马公路文化旅游整体规划》等,为项目建设指明了方向。重点项目前期工作专班高效运转,“四个一”调度、重点项目联审联批、“绿色保障通道”等机制严格落实,投资项目管理平台信息化调度全面推行,全市基本建设项目开复工313个,36个增发国债项目基本完工,项目建设蹄疾步稳。

交通项目建设捷报频传。G318线提质改造、S521线澜沧江沿江公路如美至曲孜卡段控制性工程顺利推进,G214线加卡至邦达机场段公路项目工程已报国家交通运输部审批,S204线洛波公路纳入国家交通运输部“十四五”规划,“西藏最长单洞双向公路”觉巴山隧道、“进藏第一险”夏贡拉山隧道、G318线整治改建“特长隧道”然乌隧道正式通车,交通网络日益完善,为经济发展打通了“脉络”。昌都至北京航线开通,卡若、芒康、八宿通用机场完成场址论证,空中通道更加便捷,进一步提升了昌都的交通枢纽地位。

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投资58亿元的宗通卡水利枢纽建设有序进行,弄利措水库建设如火如荼,昂曲、伟曲等重点河段及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程如期完工,为农业生产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实施清洁能源领域基本建设项目30项,完成投资 155.56亿元,洛隆、边坝、八宿等110千伏变电站项目建成投运,主电网人口覆盖率98.5%,新建通信基站952座、在建基站215座,乡(镇)、行政村通信信号全覆盖,贡觉县城集中供暖建成运行,左贡、类乌齐县城集中供暖有序推进,能源保障和通信网络不断完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发展质效显著提升

产业发展是昌都经济的重要支撑。2024年,昌都市坚持优化一产、壮大二产、提升三产,农牧业现代化进程加速,本级投入近 6000万元助力畜牧业、粮油、蔬菜、葡萄、名特优新农产品五大产业高质量发展,粮食、蔬菜、肉奶蛋产量稳步增长,江达牦牛通过国家遗传资源现场核验,阿旺绵羊“一胎双羔”技术成功推广,西藏“康酒”系列青稞白酒试产出酒,农牧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清洁能源风光无限。全市已建在建清洁能源装机1600万千瓦、占全区一半以上,叶巴滩、巴塘、扎拉等6座水电站和金上清洁能源基地400万千瓦光伏项目加速推进,“全球最高海拔”——大唐八宿县10万千瓦保障性并网风电全容量投产,清洁能源产业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工业发展后劲十足。特变电工、东方电气产业项目落地园区,水电四局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落地芒康产业园,玉龙铜矿三期有望2025年年初实现核准,高争、海螺、海通 3 家水泥企业产能持续释放,芒康海通水泥、江达顺弘建材、察雅吉雅光伏成功升规,雪花啤酒荣获“西藏质量奖”,工业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文旅产业魅力绽放。嘎玛、硕督、边坝、金岭4个特色文旅小镇加快打造,芒康古盐田5A级景区以及茶马城、然乌湖、天穹孜珠等4A级景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边坝县“海拔最高的天然三色湖景观”“最大的双层冰洞”获世界纪录认证。第十届三江茶马文化艺术节成功举办,接待游客383万人次、实现收入31.4亿元,文旅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昌都市大数据中心投运,玉龙铜矿智慧矿山项目建成,洛隆县俄西乡“5G+智慧农业”项目、芒康县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基本建成,数字经济蓬勃兴起,为产业发展赋能增效。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融合共进成效初显

城乡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2024年,昌都市副中心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中心城区城镇开发边界详细规划和2024年城市体检及更新指引综合报告编制完成,云南坝片区土地收储有序开展,24个城镇老旧小区、1970 户农村危房维修改造顺利完成,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加强。11县(区)农村供水工程改造升级和维修养护有序实施,25 处千人以上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4.8个百分点,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扶贫产业“四个一批”提档升级,40家“僵尸企业”清理完毕,23.42亿元乡村振兴项目落地实施,7.94亿元建设高原和美乡村41个,20172户人畜分离、8192座户厕改造任务圆满完成,385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进展顺利,左贡县成功入选 2024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农村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邮快融合发展持续推进。与中国邮政西藏分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50家民营企业投资 2600余万元助力乡村振兴,卡若区集中采购和跨区域配送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建成投用,市乡村振兴馆汇集11县(区)上千种特色农畜产品,成为游客喜爱的打卡地,城乡物流更加畅通,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活力竞相迸发

改革创新是昌都发展的动力源泉。2024 年,昌都市投资、能源、矿业、农发、文旅五大集团公司整合重组并顺利运营,市属国企营业收入突破5.77亿元,昌都藏药厂成功改制,签约藏药销售订单金额近1.1亿元,卡若区玛塘、马草坝、四川桥 3 个街道办事处挂牌成立,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

财税体制改革持续深化。131个乡(镇)1139个村(社)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清查和1107 个村(社)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顺利完成,政府职能转变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 100%,企业开办时限平均压缩至 0.5个工作日,个体工商户登记实现“即申即办即批”,新增各类经营主体 5008户,民间投资9亿元,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场活力充分释放。

企业家之家服务平台设立。“市长接待日”活动每月定期开展,企业痛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首届昌都市与尼泊尔进出口商品展示活动成功举办,销售额1300万元,进出口贸易额263万元,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成效显著,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4.75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54%,《昌都市企业上市融资奖补办法》出台实施,积极对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832”电商平台,昌都市首届电商直播大赛成功举办,9529万元促消费系列活动拉动消费3.5亿元,杠杆率4.77倍,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民生改善是昌都发展的根本追求。2024年,昌都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落实自治区“十大民生工程”和21项民生实事,“两项收入”增速位居全区前列,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就业创业工作扎实推进。“市统筹、县调度、乡登记、村组织”新模式成效显著,1.7万个就业岗位成功开发,援藏省(市)提供岗位600余个,城镇新增就业7633人、增收1.82亿元,农牧民转移就业13万人、增收17.2亿元;“才下高原”区外就业品牌持续擦亮,11个“双创”平台搭建完成,8039万元大学生就业创业补贴足额兑现,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5564名农牧民参与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建设,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教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15年公费教育政策全面落实,教育“三保”工程机制化、规范化,重庆昌都完全中学加快建设,6.32亿元教育项目顺利实施,4658.5万元用于提升学校基本办学条件,315所高海拔学校实现供暖,“虫草假”全面取消成果持续巩固,高考上线率 80.34%,义务教育巩固率 98.52%,教育公平不断彰显,教育质量显著提高。

医疗卫生事业取得进步。全区首家临床营养支持中心建成,大骨节病、包虫病、先心病自愿手术救治全覆盖,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8.63%、婴儿死亡率控制在 3‰以内、孕产妇死亡事件零发生,均优于全区平均水平。昌都入选2024年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城市,获批中央财政补助资金5亿元,市藏医院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开工建设,渝藏数字化医检互认,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三重医疗保障”实现一站式联网即时结算,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全市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低保、特困、重度残疾等特殊人群参保缴费率100%,特困对象有意愿集中供养率100%,西藏首届乡村篮球联赛、昌都首届残疾人运动会成功举办,市第二儿童福利院荣获“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社会保障更加有力,社会福利不断增进。

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及试点工作全面启动,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创建加速推进,183部文艺作品如《藏东儿女情》等精彩呈现,参演2024年央视春晚节目《永恒的诗篇》,《西藏昌都地域文化通揽》《石榴花开》编纂发行,昌都综合高清频道成为全国首个通过直播卫星定向覆盖的地市级高清频道,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生态建设扎实推进,绿色本底更加厚实

绿色是昌都发展的鲜明底色。2024年,昌都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文明高地建设项目完成15项12.7亿元投资,营造林82.3万亩、草原生态修复41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森林覆盖率分别达78.04%、34.78%,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生态文明建设有序推进。“两河一江”东西岸绿化工程项目稳步实施,1.41亿元用于管护自然保护地74.3万公顷和湿地10.5万公顷,类乌齐马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芒康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丁青布托湖、边坝炯拉措、贡觉拉妥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顺利完成,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增强。

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到位。中央、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销号71条,7个入河排污口整治、58个河湖“四乱”问题整改完毕。“智慧生态”统一监管综合平台建成,“无废城市”创建工作积极推进,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73%,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9%以上,地表水水体水质均达到或优于III类及以上标准,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坚持生态富民,6.33亿元生态岗位资金足额兑现,全市首个林业碳汇交易落地,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一年砥砺奋进,一年春华秋实。回首2024年,昌都各族儿女携手奋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三江流域镌刻下坚实足迹。2025年的大幕已经开启,全市上下将继续保持振兴奋进、一切向东的昂扬姿态,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向着充满希望的春天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