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坝县党建引领“头”等事 “小理发室”撬动乡村“大民生”
来源:昌都报 2025-04-29
本报讯(记者 梁侠 通讯员 邵帅)近年来,边坝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坚持以党建引领为“第一抓手”,紧扣农牧区“理发难、理发远、理发贵”等民生痛点,以“组织统筹有力度、阵地升级有温度、服务创新有深度”为主线,构建“党建+乡村理发室”服务体系,覆盖式建成乡村理发室89个,让“银发族”在家门口理出“幸福头”,让“童稚颜”于方寸间笑出“新模样”,切实绘就出乡村治理与民生服务同频共振的生动图景。
织密“组织网”
统筹谋划“有高度”
坚持以“红色引擎”驱动“民生齿轮”,将乡村理发室建设纳入基层党建“书记工程”,构建“党委统筹、支部牵头、党员示范”的三级联动机制,让“关键小事”成为“书记大事”。高位推动强统筹。结合“四下基层”调研情况,县委书记亲自谋划部署,县委组织部牵头组织,乡镇党委靠前指挥,村级党组织领办项目,制定印发《边坝县乡村理发室建设实施方案》,明确“选址规划、建设标准、服务规范”三张清单,确保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较好形成书记抓书记、一级抓一级攻坚格局;网格联动聚合力。紧密依托“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治理体系,以“千名干部进千村·矛盾风险隐患大排查”活动为契机,组织村干部、驻村干部和党员走村入户摸需求、听建议,建立“需求台账”70余份,先后整合村级浴室、卫生间、旧村委会等闲置资源75处,实现“群众在哪里,服务阵地就建到哪里”;党员带头作表率。以“红色昌都·振兴奋进”活动为牵引,深入开展“我为群众理次发”党员志愿服务活动,160余名农牧民党员主动亮身份、亮技能,组建党员志愿服务理发队,在所辖村开展义剪活动80余场次,服务群众620余人次,以“党员先行”带动“全民参与”,用“剪刀尖”传递“党温暖”。
升级“微阵地”
便民空间“有温度”
坚持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把乡村理发室打造成“党建元素鲜明、服务功能齐全、群众乐意光临”的温馨港湾,让“理发小事”成为“幸福大事”。阵地选址“接地气”。坚持“便利化、亲民化”原则,在乡镇属地村、偏远行政村分别建设“固定式”村级理发室75个,选址优先考虑群众聚集场所的村级党群活动中心,配套设置休息区,摆放党建读物、便民器具,让群众“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环境打造“有颜值”。统一规范理发室标识标牌,配备理发椅、镜子、消毒设备等基础设施,墙面张贴“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乡村振兴标语”等宣传画,定期更新“党员服务承诺”“群众需求清单”,让“理发室”兼具“红色味”与“烟火气”;功能融合“聚人气”。积极推行“理发室+”模式,将理发室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会议室等功能室深度融合,各村累计开展“理发送学”“银发议事”“纠纷调解”等活动240余场,让群众在剪发间隙学政策、议发展、促和谐,切实把理发室打造成“政策宣传点、民意收集站、情感联络处”。
创新“心服务”
民生实事“有深度”
坚持以“精准化”服务“差异化”需求,聚焦“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推出“党建+志愿服务+专业运营”多元服务模式,让“理发服务”更有“民生温度”。志愿红点亮“夕阳红”,建立“固定服务日”机制,每周六组织党员志愿者、乡贤理发师为6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理发、血压测量等服务,针对行动不便老人开展“敲门理发”行动。截至目前,各村累计开展上门理发服务310余人次,切实让“银发族”感受“红色温暖”;育骨干打造“新力量”。围绕理发项目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坚持循序渐进、靶向发力,县人社局积极开办“乡村理发师”专项培训,邀请县城专业理发师授课,累计培训学员130余名,同步落实农牧民创业补贴政策,推行“老带新”学徒培养计划,激励理发师提升服务水平,打造出一支“留得住、技术好、口碑佳”的本土队伍;拓服务鼓起“钱腰包”。坚持以村级理发室代收农牧副产品为载体,创新打造乡镇理发店寄卖复合型民生平台,在乡镇理发店探索引入美甲、传统盘发等增值服务的同时,开辟农牧副产品特色展销区,代售农牧民自制辣椒酱、牦牛肉干、酸奶等农副产品,形成“服务引流+经济增收”的双向赋能,实现阵地共建、资源互补、服务互联,构建出“大党建+大服务”促进就业增收“三向发力”的生动格局。
一把剪刀剪短“民生距离”,一颗党心温暖“万家灯火”。边坝县将持续以党建为“针”,以服务为“线”,织密乡村便民服务网络,让乡村理发室成为党组织联系群众的“连心桥”、服务群众的“暖心巢”,为乡村振兴注入更有温度的“红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