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577公里!牛羊“迁徙记”助农增收
来源:昌都报 2025-07-22
本报讯(记者 魏健楠)7月16日,左贡县碧土乡新建小城镇农贸市场附近洋溢着一派喜庆气氛。由昌都市委组织部、市畜牧总站联合组织的“优质种牛种羊进农户、养殖增收铺就致富路”发放活动在此举行,为当地群众送来了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这场活动背后,是市委组织部选派的4名驻村第一书记兼队长扎实工作的成果。他们积极响应自治区“百日走村入户大调研”号召,克服初到基层的忐忑,迅速深入群众。通过精心制定涵盖15个方面39个问题的调研提纲,他们逐户走访,与群众拉家常、问诉求、听建议,掌握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调研中,群众反映的房屋失修、因病致贫、教育观念落后等问题让驻村干部深感责任重大。整理形成的“基础条件改善”“群众患病情况”“矛盾风险排查”三张清单,也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帮助群众可持续增收是关键。经过反复比对分析调研记录,他们发现:部分群众依托水电站参工参建实现了增收,但更多人仍依赖传统农牧业和政策扶持,抗风险能力弱,易因病、因市场波动返贫。
“我们最初被困难包围,后来才发现优势就在身边。”驻碧土村、扎郎村的向巴卓玛和石壮志感慨道。碧土乡不仅拥有水电站建设的历史机遇、丰富的林下资源,更有悠久的种养殖传统。基于此,工作队确立了“巩固种养殖产业、拓展林下资源产业、抢抓水电站建设机遇”的清晰发展思路。
思路明确后,争取资源成为关键。昌都市委组织部全力支持,市畜牧总站迅速响应,提供价值32万余元的优质种牛种羊。然而,如何公平、有效地分配这批宝贵资源,成为工作队面临的新挑战。
部分群众习惯性地要求“抓阄平分”,认为形式上的公平最重要。但工作队深知,贫困往往源于疾病、缺劳力等客观因素叠加,且高收入群体(如水电站务工者)获得种畜的边际效益有限。真正的公平应体现在结果上,向困难群众倾斜。
村民大会上,面对语言沟通障碍和不同诉求,工作队没有退缩。他们拿出详实的“一户一档”资料,逐户介绍意向分配人选的家庭情况,引导群众代表充分讨论、表决。对于讨论后认为不妥的名单,工作队平心静气进行调整。最终,一份聚焦困难群众、低收入家庭的合理分配方案获得认可,不仅解决了分配难题,更引导群众理解了精准帮扶的意义。
从种畜养殖地觉拥村到碧土乡,地图显示577公里、约12小时车程。只是国道318车流量大,行驶易有缓行;左碧公路又处于改造阶段,行程安排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加之种畜需从牧场临时收拢装车,出发时间大大晚于预期。
为确保运输安全,市畜牧总站专家全程指导司机安全驾驶、合理喂水及应急处理。7月15日,随着天色渐暗,运输车辆才抵达左贡县城休整。负责联络的肖刚焦虑万分,彻夜难眠。直至第二天凌晨六点,当运输车安全抵达碧土乡的消息传来,所有人心里的大石头才落下。
消息迅速传开,翘首以盼的群众将发放现场围得水泄不通。大家欣喜地围观、抚摸着属于自己的种牛种羊,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
碧土乡党委副书记张国峰在活动现场激动地表示:“市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多方支持,以‘造血式’帮扶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用实干担当点燃振兴引擎,为碧土乡描绘了奋进新图景,也为迎接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