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昌同心,26周超早产儿转危为安

来源:昌都报 2025-08-05

本报讯(记者 王正森 通讯员 陈涛)2025年7月29日下午,昌都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病房洋溢着欢乐与感动氛围。原来,胎龄仅26周、出生体重仅920克的超早产儿次仁拉姆(化名),经过医护人员63天的精心救治,终于迎来康复出院的日子。

当天,次仁拉姆的父母为昌都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献上哈达、锦旗和鲜花,感激他们两个月来对小拉姆无微不至的照顾。母亲卓嘎激动地说:“是重庆专家和昌都医生合力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我们全家人永远铭记这份恩情。”

彼此的缘分还得追溯到5月26日,察雅县人民医院的一名孕26周的产妇突发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危在旦夕。为了安全起见,医院紧急实施了剖宫产,娩出的女婴体重仅920克,随即出现重度窒息,生命垂危。

在重庆援藏医疗队改良的“高原新生儿转运系统”护航下,这个脆弱的小生命被第一时间送至昌都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当时婴儿送来的时候全身发紫,几乎没有自主呼吸。我们立即启动了危重新生儿转运预案。”昌都市人民医院儿科护士长卓玛拥宗至今想起仍是心有余悸。不仅如此,小拉姆还面临呼吸衰竭、严重感染、电解质紊乱、凝血障碍、喂养不耐受、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并发症。

由重庆市医疗援藏专家刘维勤副主任医师带领的救治团队为小拉姆制定了精细的治疗方案:“鸟巢式”护理模拟子宫环境、实施精准的呼吸支持、从每次0.5毫升奶量开始微量喂养、24小时不间断的生命体征监测……

“最艰难的是第31天爆发性的脓毒血症。”儿科主任杨娅丽展示着用药记录,这让一度平稳的小拉姆再次面临生命危险。“好在重庆医疗专家带来的‘降阶梯抗感染方案’发挥了关键作用,经过72小时不眠不休的守护,终于将孩子再次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连闯数关的小拉姆也成为是昌都市迄今为止存活胎龄最小的早产儿。这个出生时只有成人手掌大小的宝宝,出院时体重已达2公斤,能够自主呼吸、正常吃奶。她的康复出院,不仅创造了昌都市医疗史上的奇迹,更标志着昌都市人民医院在超早产儿救治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昌都市人民医院院长于圣杰告诉记者,经过数批重庆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的接续努力,目前已有35项新生儿技术在昌都市人民医院投入使用,婴幼儿死亡率较十年前下降了83.5%,更好地保障了昌都各族群众的生命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