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巨变迎大庆 振兴奋进新时代
边坝县60年“守正创新”发展密码
来源:昌都报 2025-08-19
边坝县全景。 边坝融媒 陈南 摄
这是边坝县发布会现场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梁侠 群旦次仁 陈娜 扎巴绕吉 邓珠泽仁
近日,“甲子巨变迎大庆 振兴奋进新时代”——昌都市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11县(区)专场新闻发布会召开,新闻发言人边坝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文星向社会各界介绍了边坝县60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经济总量之变:
从“靠天吃饭”到“三产融合”的蝶变之路
60年前,边坝的经济命脉系于“青稞一把、酥油半桶”的传统农牧业。如今,哈达加工出口实现外贸“零突破”,特色农产品跻身全国名录,生态旅游声名远播,形成“外贸增色、农牧提质、文旅破圈”的新格局。2024年,边坝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9.81亿元,较2000年增长了29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28亿元,较1993年增长了31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48807元,较2000年增长38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819元,较2000年增长了17倍;2024年全县市场主体2593家,注册资本22.31亿元,较2000年分别增长15.25倍和1640倍。变的是数据曲线,不变的是“让群众过上好日子”的赤子初心。边坝镇建成运行全市首个哈达加工厂,首批1万条哈达出口哈萨克斯坦,带动周边农牧民群众就业增收。三色思水通过商标注册,边坝藏红麦、贝母、黑山羊顺利纳入2024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边坝县三色湖、然普冰洞荣获“世界海拔最高的天然三色湖”与“世界最大双层冰洞”两项世界纪录认证。2024年,全县接待游客30.0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454万元。每一个产业突破,都紧扣“群众增收”的核心目标。
城乡面貌之变:
从“破旧封闭”到“宜居家园”的跨越之旅
60年前,边坝的城乡发展受限于“封闭滞后、设施匮乏”的旧格局;如今,基础设施迭代升级,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绘就“城乡焕新、教育提质、健康护航”的新画卷。变的是发展面貌,不变的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使命坚守。在城乡发展进程中,4G网络信号与光纤宽带实现100%全覆盖,5G信号覆盖率突破70%,智慧生活触手可及;电力供应保障坚实,自1992年一级水电站建成投运到2017年国网边坝县110kv输变电工程完成并网,全县11个乡(镇)、86个行政村实现100%通电;交通网络持续织密,国道349、558与省道302、503构筑“一纵一横”骨架,86个行政村(社)通达率达100%;安全饮水工程惠及4.3万群众,让清甜“放心水”流进家家户户。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从1965年首所公办小学招生、1995年县中学创办、2005年“普九”目标达成,再到党的十八大后构建“学前三年+九年义务+特色职教”立体教育体系,勾勒出教育事业从无到有、由弱至强的壮阔图景。医疗保障坚实有力,县人民医院完成二级乙等创建并接入5G远程会诊系统,“大骨节病”从重灾区到“动态清零”,全民健康体检、包虫病、先心病、白内障救治达到全覆盖。每一项民生工程的推进,都紧扣“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的发展主线。
生态底色之变:
从“生态脆弱”到“生态屏障”的重构之路
边坝的生态账本发生了惊人变化:林地总面积从2000年的25.39万公顷提升至34.53万公顷,黑颈鹤种群数量增至200余只,怒江水质常年保持III类标准,“边坝蓝”“生态绿”成为最亮丽的发展标识。变的是生态颜值,不变的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践行。作为怒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边坝累计投入生态保护资金2亿元,实施封山育林、草原生态修复、湿地保护等工程,有效提升了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全县林地面积34.53万公顷,覆盖率达40.36%;草场面积629万亩,草原覆盖率47.8%;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斐然,299种动物资源在此栖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8种、二级保护动物32种。累计种植云杉、当地杨等18万株,让900公顷土地披上绿装。每一次生态守护的实践,都紧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核心命题。
文化根脉之变:
从“口耳相传”到“活态传承”的创新之路
60年前,边坝的文化传承限于“口耳相传、地域局限”的传统模式;如今,非遗项目绽放时代光彩,文化惠民浸润人心,形成“非遗焕活、阵地夯实、融合共兴”的新格局。变的是传播载体,不变的是“守护文化根脉”的文化自觉。“果庆热巴”“边坝锅庄”“格萨尔说唱”3项技艺列入自治区级非遗名录,“马武藏刀”“唐卡绘画”2项技艺纳入市级非遗工坊,培养传承人19名。沙丁乡中心小学,作为自治区非遗进校园示范基地,开设格萨尔说唱兴趣班。全县村社文化室实现100%全覆盖,农牧民文艺队年均演出超500场,把文化舞台搭到群众家门口。每一次文化传承的创新,都紧扣“守护根脉、凝聚人心”的核心使命。
在记者问答环节,王文星就文旅发展促群众增收作详细解答。并表示,边坝的60年,是“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变的是发展速度、城乡面貌、生活品质,不变的是初心使命、精神传承、团结本色。未来,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让变化的成果更有温度,让不变的信念更加坚定,在雪域高原续写中国式现代化边坝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