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绿前行 向新发展
——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系列报道
来源:昌都报 2025-08-29
昌都融媒记者 多吉次仁 仁增罗布 西巴旺姆 尼玛吉 邱赵胤
千山耸峙,万水奔流,昌都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散发着无与伦比的生态魅力。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浪潮中,这片藏东大地正奏响逐绿前行、向新发展的激昂乐章。
青稞飘香:
产业发展的金黄希望
走进洛隆县洛宗特色产品开发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批批金黄色的小饼干顺着传送带有序进入下一道工序,空气中弥漫着糌粑的浓郁清香。洛隆县素以盛产优质青稞闻名全区,享有“藏东粮仓”的美誉。这里产出的青稞产品不仅成为西藏自治区的知名品牌,还在内地市场备受青睐。
“青稞是洛隆县的龙头产业。”西藏昌都市洛隆县农业农村局农牧科技推广服务中心主任武惠延介绍道,“我们围绕全市‘五大养殖基地、七大种植基地’的产业布局,强化龙头企业支撑。在青稞产业方面,前后投入7600多万元,实施了一系列以青稞为主的项目。”
洛隆县洛宗特色产品开发公司主打水磨糌粑、青稞挂面、糌粑饼干、青稞米等60余种系列产品。公司不仅与西藏航空公司达成合作,还在中远海运集团、福建援藏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将产品成功销往拉萨、天津、重庆、四川、福建等地。总经理泽仁顿珠透露:“仅2024年,洛宗特色产品开发公司的青稞产品交易额就达1400余万元,吸纳就业46人,人均增收2000余元。”
葡萄丰收:
河谷间的甜蜜产业
仲秋时节,踏入芒康县纳西民族乡,澜沧江畔的葡萄园迎来了丰收季。站在达美拥雪山脚下,成片的葡萄藤沿着干热河谷铺展,宛如绿色的锦缎。村民们穿梭其间,正忙着采摘葡萄。
“这不是简单的农业,而是流淌在血液里的技艺。”藏东珍宝酒业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李生保轻抚着葡萄老藤感慨道,“这些高原葡萄汲取着雪山融水的纯净清冽,沐浴着高原阳光的炽热温暖,积攒了丰富的糖分与风味物质,所以才能成就独一无二的风味和口感。”
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2009年成立的芒康县藏东珍宝酒业有限公司开启了芒康葡萄酒产业规模化、品牌化的新征程。总经理曲措指着现代化生产线介绍:“我们采用‘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芒康县南部三乡群众种植酿酒葡萄超1000亩。截至2024年,已向农户支付资金超2500余万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绿色发展的基础,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的特殊关心与优惠政策支持下,芒康县葡萄酒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如今,纳西民族乡除了藏东珍宝酒业,还有藏香葡萄酒业、福之源酒业、觉龙庄园酒业等企业。仅2024年,芒康县葡萄酒年产量达2560吨,产业总产值突破1.42亿元。这些葡萄酒企业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推动产业持续升级。如今,“达美拥”已成为西藏乃至中国葡萄酒产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绵羊欢跃:
高原上的致富密码
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贡觉县广袤的草原上,海拔4000米的牧场宛如披上了金色外衣。牧羊人扎西赶着羊群缓缓前行,成群的阿旺绵羊如同散落的珍珠,在碧绿的草场上格外醒目。扎西轻轻抚摸着身边的小羊羔,满是疼爱地说:“这些羊可是我们的宝贝。”
眼下正值春羔生产的高峰期,贡觉县藏东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养殖场的1000头阿旺绵羊双羔实验母羊已陆续生产。走进羊舍,小羊羔们蹦蹦跳跳,叫声此起彼伏。工作人员们忙碌而喜悦,他们细心看护着羊群,为小羊称体重、喂奶,迎接一个又一个新生命的诞生。
技术员旦增多吉正专注地记录新生羊羔的数据,兴奋地说:“2023年,我们成功突破了一胎双羔繁殖技术难关。按照育种工作计划,今年我们对1000头能繁经产母羊进行了双羔实验配种。”
阿旺绵羊是青藏高原的特色畜种,主要分布于贡觉县境内及周边地区。走进贡觉县莫洛镇的阿旺绵羊繁育基地,现代化羊舍整齐排列,饲料加工厂、屠宰分割车间、兽医室、肥料发酵车间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近年来,贡觉县将阿旺绵羊作为本地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通过提升家畜繁殖技术,加快了阿旺绵羊培育进度,扩大了阿旺绵羊纯种种群,助推了阿旺绵羊产业化快速发展。
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如今阿旺绵羊不仅是昌都市的特色品牌,更成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骨干产业。贡觉县农业农村局科技推广中心副主任刘翠介绍:“目前,全县已培育养殖大户136户,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9个,带动6200余户农牧民增收。阿旺绵羊产业已成为我县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
能源闪耀:
绿色发展的强劲引擎
昌都地处青藏高原东部,拥有极为丰富的清洁能源资源。在横断山脉深处的金沙江上,苏洼龙水电站拔地而起,宛如一座绿色引擎。数据显示,该电站4台机组总装机120万千瓦,年均发电量约55亿千瓦时,可节约标准煤18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0万吨。
昌都市能源局清洁能源发展中心主任李桂荣表示:“苏洼龙水电站的运行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了重要力量,具有深远的生态和社会意义。”
昌都基于丰富的水能、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正规划构建一个多能互补、协同发展的能源体系。除了已建成投产的苏洼龙水电站,叶巴滩、拉哇、巴塘、扎拉水电站主体工程正加快推进,如美、昌波水电站也已核准并开工建设。未来,水电装机容量将大幅提升,成为基地的核心能源支柱。
在连绵起伏的山峦之上,劲风呼啸而过。2024年10月,全球最高海拔风电项目——大唐八宿风电站正式并网发电。20台风电机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宛如巨大的风车,在雪域高原迎风旋转,将无尽的风力转化为清洁的电力。该电站在保障人民群众冬季供暖和电力安全供应的同时,有效改善了西藏自治区能源结构。西藏大唐国际怒江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洪浪介绍:“电站投产后,每年可新增清洁电力2.23亿度以上,节约标准煤约7.3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28万吨。”
昌都的太阳能资源也十分丰富,年日照时数在2000 - 2800小时之间。当朝阳升起,一片片太阳能电池板在高山草甸之间闪耀着银色光芒,高效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昌都提供稳定的绿色动能。
“我们不仅在开阔的平原建设集中式光伏电站,还在偏远乡村、公共设施等区域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太阳能利用格局。”昌都市能源局清洁能源发展中心主任李桂荣介绍,“此外,规划还注重能源输送网络的建设,确保清洁能源能够高效、稳定地输送到各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对清洁能源产业的大力支持以及科技的不断创新,昌都的清洁能源项目迅速崛起。同时,催生了设备制造、安装维护、技术研发等多个领域的新兴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了科技与自然在昌都的完美融合。
如今,昌都正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藏东大地上,“逐绿前行、向新发展”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这片被生态滋养的土地,必将书写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