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宿西巴安置点从“安居”到“乐业”的民生答卷

来源:昌都报 2025-11-18

西巴安置点商铺

通讯员 洛松次成 桑邓旺姆

走进西巴安置点,藏式新居鳞次栉比,平坦的柏油路通村入户,太阳能路灯整齐排列,超市、菜店等便民服务点一应俱全,房前屋后绿树成荫。谁能想到,七年前这里还是“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贫瘠之地。如今,707户搬迁群众从11个乡镇齐聚于此,路网、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全面覆盖,曾经“喝水要走几里路、照明全靠煤油灯”的日子一去不返。

“搬到这里,自来水通到家里,洗手间也进了屋,买蔬菜再也不用跑到左贡县或八宿县城,环境卫生更是没话说,这样的幸福以前想都不敢想!”群众阿尼玛的感慨,道出了所有搬迁户的心声。七年时间,安置点完成了从“安置”到“安居”的质变,一个宜居宜业的新家园在边疆大地上拔地而起。

医疗提质:

家门口的健康守护

“以前大病小病都得硬扛,现在家门口就有卫生院,24小时有医护人员值守,还经常上门送医送药,有了医保更是没了后顾之忧。”说起医疗变化,群众向巴仁青满脸欣慰。

安置点建成标准化卫生室,配备12名专业医护人员和全套基础医疗设备,构建起“小病不出点、大病有医保”的医疗保障体系。国家医疗保险政策的全面覆盖,让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的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健康防线越筑越牢。

教育赋能:

“洼地”变身成长乐园

“以前孩子上学路途远、家里条件差,现在幼儿园就在家门口,三年幼儿教育吃穿住全保障,老师对孩子的安全格外上心,我们送学更放心了!”家长拥宗泽根的话语里满是感激。

七年前,这里成人脱盲率低、教育意识薄弱。如今,配套幼儿园建成投用,西藏15年义务教育免费“三包”政策落地生根,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100%。朗朗书声取代了曾经的沉寂,“教育洼地”已然成为孩子们逐梦成长的幸福乐园,让边疆的希望代代相传。

就业增收:

稳稳托起致富梦想

“党和国家给我们开展了挖掘机、木工、电焊等技能培训,有了手艺就有了底气!我和妻子开了家小店,收入比打工还多,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创业群众达瓦次仁的脸上洋溢着自信。

为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八宿县通过“以工代训”强化技能赋能,推出环卫工人等稳定就业岗位,同时鼓励群众自主创业。如今,安置点17家商铺全部由群众租赁经营,多元增收渠道让群众腰包越来越鼓,致富底气越来越足。

团结稳边:

筑牢和谐发展根基

七年来,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忙时互助、节庆同欢。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常态化开展国家安全教育与普法宣传,公安民警坚持白天4次、夜间2次维稳巡逻,便民服务点每日开展2次人员车辆排查,夜间12点规范关闭安置点大门及商铺,全方位筑牢安全防线。团结和谐的氛围成为边疆稳定的坚实屏障。

七年蝶变,见证党恩浩荡;幸福生活,凝聚奋进力量。从土坯房到新家园,从就医难到病有良医,从求学远到学有所教,从就业难到致富忙,西巴安置点的每一处变化,都镌刻着党的关怀与温暖,彰显着新时代边疆地区的发展活力。如今,各族群众怀揣着“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用勤劳的双手续写着幸福篇章,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边疆大地上常开长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