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不忘感党恩

来源:2021-03-05 16:50:00

本报记者 何瑞

在类乌齐县,达多阳光经济合作社、达多阳光建筑公司、达多阳光酒店、达多阳光劳务派遣公司犹如四缕“阳光”,在产业分红、吸纳就业、公益捐赠等方面照亮了助农增收之路。

而这4家市场主体的股东,皆为来自该县吉多乡达孜村达多自然村的28名农牧民。

达孜村属半农半牧地区,长期以来,村民经济收入来源单一。

“我想富起来!”2012年,刚三十岁出头的达多自然村村民加央措成为改变生活,萌生了做生意的念头。缺乏足够资金的他,只好找村委会寻求帮助。

在吉多乡党委、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的鼓励和启发下,加央措成联系自然村江永郎卡、江多等5名村民,每人出资5万元,凑齐30万元,成立达多阳光经济合作社,在县城开了一家铁艺加工店和一家农机具销售维修店。

2012年始创建类乌齐县达多村阳光合作社,于2014年5月正式注册发展成类乌齐县达多阳光建筑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主营沙场、温室大棚蔬菜种植、酒店、餐饮、苗圃、劳务及农机具。

创立初期,加央措成的公司只有2户2人,启动资金20万元,以农机具经销为主。他成本着办好一个合作社,带富一方群众,让更多村民得到经济实惠这一初衷,克服重重困难,带领全体社员顺应新形势,走紧密合作之路,发挥集体的创造力,积极探索,不断开拓进取,闯出了一条产购销一体,服务于农牧民群众的道路,由过去单一经营逐步扩展到多项目经营。

在公司经营管理方面,加央措成始终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充分尊重农牧民意愿,充分挖掘公司成员不同的特长,人尽其才,积极调动创业致富积极性,集思广益,共同研究各种项目的可行性、经济收益和发展前景,筛选出适合公司发展的可行性项目,探讨更加适合公司发展的经营管理模式,让每个经营项目都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经营管理更加行之有效,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加央措成的带领下,公司先后成立了粮油经销部、汽车农机维修部、农用车配件销售部、五金加工部、汽车运输部、农牧民工程施工部、蔬菜种植销售部等。

在类乌齐县委、县政府、乡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公司在不断发展壮大,在区内成立了多家分公司,但加央措成始终不忘创业初心,不忘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回报社会,并携手带动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在历年藏历新年期间,加央措成通过公司收益为村民们购买了电视、洗衣机、棉被、粮油等,并看望慰问村内贫困户、五保户、孤儿,表彰为公司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员工。同时,加央措成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主动担当起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带头人,将村内2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公司成员,一起搞经营,一起脱贫致富,在2016年承包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工程建设中,全部雇佣当地农民工,并结合辖区实际,将当地131名农民工编成3个组,分班轮流做工,既不耽误农活,又务工赚到了钱。

在党对西藏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扶持下,特别是近年来的脱贫攻坚政策支持下,加央措成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不等不靠、自主创业,其创建的公司在健康快速地发展,从2012年销售额10余万元逐步提高到2019年的1350万元,通过产业分红共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625人次,户均年增收3351.25元,并通过承建项目劳务带动当地农牧民就业887 人次,其中建档立卡户292人次,户均年增收512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