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搬出来住安稳了,我就踏实了。”

来源:2021-04-02 11:11:00

本报记者 次仁桑珠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原八宿县林卡乡冷宜村支部书记赤列旺堆服从组织决定,兼任八宿县易地搬迁组副组长,负责八宿县乃然、西巴两个安置点的易地扶贫搬迁和安置点后期管理工作。

2018年以来,八宿县将“夏里三乡”14个村的338户、1744位村民集中到县城附近的乃然和西巴两个安置点,免费提供住房,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帮他们解决就业。赤列旺堆全程参与。

“夏里三乡”是夏里乡、拥巴乡和瓦乡的统称,位于怒江西岸,山高谷深,干旱少雨,坡陡地瘠,是八宿县条件最艰苦的地方。

赤列旺堆今年49岁,1995年3月成为聘用干部后,在全县海拔最高的然乌镇工作多年,2002年任瓦乡副乡长。因为没有路,在他去任职的路上就走了一周。

赤列旺堆带领当地群众发展生产,教他们打土墙、建房子、修骡马驿道,挨家挨户发放政府的补助,让他们买大米、茶、盐巴、布等,群众生活逐渐改善。

他多次向上反映乡里的困难,建议修路、搬迁。2003年,通往“夏里三乡”的简易道路开始修建。2014年,三个乡的公路全部通车。

2017年,县里组织包括“夏里三乡”在内11个乡镇的易地扶贫搬迁,让他任搬迁组副组长。

“我在那里工作了12年,老百姓信任我,我必须对他们负责。”赤列旺堆的心似乎全放到群众搬迁的问题上。

接到任务后,为化解少部分群众因担心搬迁后丧失草场、耕地等生产资料而不愿搬迁的难题,赤列旺堆不顾腿疾,带队前往“夏里三乡”等地给有顾虑的群众讲政策、做工作,带领拟搬迁群众实地察看新建的安置点住房、基础设施和周边的海螺水泥等配套产业,传达县委县政府对易地搬迁群众后续扶持的信心和决心,最终彻底打消了少部分群众不愿搬迁的顾虑。

“我带队挨个乡、村去做工作,告诉大家为什么要搬,搬出去有什么好处。”赤列旺堆说,“好多人对我说,既然老书记说搬了好,那就搬吧。”

2018年夏,“夏里三乡”跨越数百公里山路的整村搬迁开始了,赤列旺堆操碎了心。

“我要协调大小100多台车辆,考虑路上的安全,安排吃、住,给新房子抽签……那才叫一个事多。”赤列旺堆苦笑着摇摇头。这样大规模的搬运,县里共组织了16次。

搬迁期间,他数十次往返迁出地和搬迁安置点,顺利组织全县995户建档立卡户完成了搬迁任务,让6000余名困难群众彻底告别“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困境。

没想到,搬出来后他的事更多了。

“既然搬出来了,就让群众安顿下来,能有稳定的收入。”赤列旺堆的心始终无法放下,他多方协调,帮助搬迁群众申请公益性等政府购买性服务岗位近100个。他积极协调在安置点周边协调开展“以工代训”,让搬迁群众边务工、边培训,仅2020年就培训就业人员300余人,帮助群众增收超过300万元。

为不断提高搬迁群众就业和自主创业能力,他积极争取,协调人社局在安置点内开展烹饪、客房服务员、国家通用语言等专业技能培训3批次,培训搬迁群众超过200人。除此之外,他还多方协调,帮助搬迁群众寻找零散就业机会,让搬迁群众灵活就业,帮助搬迁群众增收数万元。

为了“夏里三乡”,他曾经差点把命都丢了。

2012年12月15日下午,赤列旺堆和5位同事到村里发放惠民资金,乘车经过一段山路时,遭遇山体滑坡。他全身多处受伤,在床上躺了整整一年,左腿至今残疾。

赤列旺堆对这些年的付出并不后悔:“最欣慰的是获得老百姓的认可。不管走到哪儿,大家都很尊敬我。现在群众搬出来住安稳了,我就踏实了。” 可以说,正是有赤列旺堆这样无数基层扶贫工作者的默默奉献和辛勤付出,才为贫困群众蹚出了一条易地扶贫搬迁的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