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与漆画的对话

来源:昌都报2022-08-09 10:56:00

厦门文化志愿者为八宿县漆墨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学员现场指导唐卡漆画制作技艺。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志雄 摄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志雄

8月6日下午,藏东明珠昌都的康巴文化产业园迎来了一行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来自海峡西岸的厦门文化志愿者。这一行15人,汇聚了厦门的不少艺术家,涵盖漆画、书法、绘画、戏剧、曲艺等多个艺术门类。

在3日至6日总计4天时间,厦门文化志愿者辗转八宿、昌都等地开展漆画艺术展示交流活动,用手中的笔墨以及艺术表演向昌都人民传达着福建人民的关爱和记挂,为闽昌文化交流抒写新的篇章。

来昌都之前,厦门文化志愿者还专门来到八宿县漆墨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与学员就唐卡漆画相关内容进行了沟通交流。针对学员们的作品,现场进行指导和交流。名师教的认真,学员听的仔细。手把手、面对面的教学方式也让学员们的绘画技艺,在聆听中得到提升,在实操中完成蜕变。

之后,他们结束在八宿县举办的“如漆而至”2022“春雨工程”——厦门文化志愿者走进昌都漆画艺术展示交流活动,随即从260公里外坐了6个多小时的车,翻山越岭,不辞辛劳,来到昌都市康巴文化产业园进行交流指导。

在福建省文旅厅公共服务处四级调研员庄建,昌都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段冬林和昌都市文化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李聆陪同下,厦门文化志愿者现场观看展出的唐卡漆画作品,指导唐卡漆画学员开展艺术创作,并对唐卡漆画工作室的后期建设提出了专业性的指导意见。

一楼展示厅内,展出的几十幅代表唐卡漆画作品,均为西藏昌都市唐卡漆画技艺培训班学员的优秀作品。一幅幅唐卡漆画作品,既有西藏文化题材,也有福建地方元素,其明丽的色彩,简约的构图,精致的做工,颇具立体感及时代感的创作吸引了这些文化志愿者。

青年画师仁青郎加是“唐卡漆画”画师杰出代表,也是首幅唐卡漆画作品《指小路尊者》的创作者。这次他听说厦门艺术名家来昌都传经送宝,他特意从新疆飞回昌都,与这些文化志愿者面对面进行交流学习。

在每幅唐卡漆画前,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佘国华教授与仁青郎加对唐卡漆画在描绘、镶嵌、刻划、研磨、泼洒、堆塑等主要技法方面进行认真细致地点评和探讨。一个讲得津津有味,一个听得如痴如醉,两个人完全沉浸在艺术的海洋中。

唐卡与漆画的对话,昌都与福建的文化交往,此时在他们俩身上得到充分体现。

二楼工作室里,佘国华教授从漆画的特性出发,对康巴文化产业园唐卡漆画工作室在功能布局、颜料及工具位置摆放等问题,从专业的角度提出了宝贵意见。

唐卡是藏文化的一株奇葩,漆画则是福建工艺的瑰宝。在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工作队的努力下,西藏唐卡和福建漆画这两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跨界融合,产生了新的艺术形式——唐卡漆画。

从2019年“春雨工程”——闽藏漆画技艺培训班开始至今,厦门多次通过全国漆画高研班、大师班,为昌都培养了一批唐卡漆画复合型人才。此次厦门文化志愿者秉承“春雨工程”文化志愿服务的精神,发挥文化志愿者的作用,走进昌都开展漆画艺术展示交流活动,探索唐卡漆画融合技艺发展前景,寻找闽藏两地合作空间。为此,两地艺术家热切盼望以此为平台,常来常往、携手共进,以增进闽昌文化交融。

如今,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工作队已接过“接力棒”,将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和厦门文化和旅游局的支持下,继续搭建平台、加强对接,将唐卡漆画艺术做大做强,让闽昌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激发出更多的潜能,为昌都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和产业精准脱贫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