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市丁青县:国道旁崛起的“农文旅商”综合体

来源:昌都报 2025-07-29

津野自驾游农家乐风光

西藏日报 平措郎加 昌都融媒 索朗白玛 贡觉融媒 斯郎曲珠 江达融媒 多杰次仁

在藏族人民的文化基因里,“林卡文化”是不可或缺的欢乐符号——亲友相聚,于夏日微风中共享惬意,在欢声笑语中见证重逢的喜悦。而在丁青县协麦村,一座融合“露营、采摘、住宿、自助”的林卡胜地,不仅延续着这份传统,更成为村民致富路上的亮眼坐标。

这处名为“津野自驾游农家乐”的宝地,是天津援藏的生动成果:依托第十批天津援藏资金支持,通过招商引资引入企业运营,内地专业团队与当地农牧民、大学生携手合作,让其蜕变为西藏首个农、文、旅、商深度融合的综合性产业基地,更立志成为藏东乡村振兴的示范标杆。

津野农家乐如一颗明珠,镶嵌在藏东红日山脉腹地。它紧邻317国道,距丁青县城仅0.5公里,坐拥川藏北线旅游黄金节点,交通便捷,轻松辐射周边核心景区与乡镇。

这里规划科学、功能完备,为游客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体验。特色住宿选择丰富:10间配备“水电氧暖网”的智能太空舱,带来科技感与舒适度;5顶星球主题帐篷,盛满奇幻想象;8个房车营位,满足别样旅途需求;27顶自助烧烤休闲帐篷与9顶帆船帐篷(每顶可容12-14人),让游客在野趣中感受自然与科技的交融。

农旅融合的体验更具魅力。游客可走进农家乐的农业生态产业园,参与农事、采摘新鲜果蔬,再品尝地道农家菜,从田间到餐桌,沉浸式感受生态之旅的独特韵味。

这片生机盎然的产业园,有着坚实的发展根基:其二期项目2019年由北辰区投资960万元建成,集新品引进、果蔬花卉种植、技术培训于一体;2024年又投入1500余万元升级,成为占地60余亩、含15座高效温室大棚的农文旅商综合体。如今,这里已是昌都市全年果蔬供应基地,辣椒、西红柿、圣女果等十余种果蔬茁壮成长,部分获有机认证,其中辣椒亩产超1.8万斤,西红柿、黄瓜等亩产达2.5万斤以上,稳稳保障着当地蔬菜供给。

产业发展的红利,实实在在惠及乡亲。园区为10户建档立卡群众提供就业,人均年增收超3000元;53户群众获土地租金,年租金9万余元;合作社年分红6万元,还为周边乡村大棚免费提供技术支持。目前,营地吸纳5名当地大学生就业,月薪4000元,让年轻人在家乡就能施展才华。2024年毕业的次仁罗布,自去年8月入职后已是营地大学生带头人,他满心期待:“希望营地越来越好,带动村里经济,给乡亲们创造更多岗位。”

眼下,44个移动摊位正在紧锣密鼓制作中,这些免费提供给当地农牧民的摊位,将成为他们展示自家好物、对接游客的直通桥,让增收之路更通畅。

对自驾游客而言,这里更是贴心港湾。全天候房车友好营地配备独立过滤纯净水、免费自来水补给,电车专属慢充桩解决续航焦虑;支持帐篷搭建,30秒步行可达24小时热水浴室、超市和洁净卫生间;15元即可享受24小时驻车服务,免费手机充电桩随时待命。

“从露营APP上看到这里,15元能待一天,水电设施齐全,刚摘的黄瓜、番茄新鲜得很!”来自甘肃的陶先生夫妇已年过六旬,对营地赞不绝口。

“今年5月1日露营地正式运营以来,每天平均接待12辆房车。”丁青县农业生态产业园二期总经理王燕介绍,园区为游客提供免费热水、饮用水、公共浴室和洗衣房,不少人会到大棚体验采摘乐趣。目前,大棚和露营地共吸纳约20名当地农牧民及未就业大学生就业,产出的蔬菜销往丁青县菜市场、周边超市及学校,形成良性循环。

从文化传承到产业振兴,从游客赞誉到村民笑脸,津野自驾游农家乐正以多元融合的姿态,书写着藏东大地的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