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首个水文站:守护三江安澜 赋能藏东发展
来源:昌都报 2025-11-14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梁湘楠 陈娜
澜沧江的涛声漫过雪域高原的褶皱,怒江的奔涌撞开横断山脉的屏障,金沙江的蜿蜒滋养着藏东的苍茫。
在“三江并流”的核心腹地昌都,昌都水文人用七十余载的步履,在江河与岁月间写下了“守护”与“赋能”的动人篇章。
时光回溯至1952年9月,第一代水文人背着简陋仪器踏入雪域,在澜沧江畔建起西藏首个水文站。
木质水尺丈量着江河涨落,一笔一画记录着水流脉动,他们用最原始、最朴素的方式,守护着江河湖泊,在荒原上勾勒出西藏水文事业的最初轮廓。
如今再望藏东,科技为昌都水文事业注入新动能。
205个各类雨量站、水文(位)站监测点织就“天罗地网”,RTK定位、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让数据采集速度有了极大提升。
数据采集从“纸笔记录”到“秒级响应”,从“单一监测”到“多维感知”,科技的光芒,让水文监测的脚步更快、眼睛更亮、数据更准。
水文的价值,终在服务里落地。
昌都水文水资源分局打造的“3个专业查询平台+2个移动端APP”,像架起了一座座“信息桥”,每年1.4万余条水情信息从这里发出,化作防汛抗旱的“预警哨”,提前预判洪峰的脚步;变作电力生产的“导航图”,为水电站调度提供精准依据;成为水资源管理的“度量衡”,守护着藏东的每一滴水。
2020年起,依托援藏资源与技术积累编制的《水文公报》,更是填补了区域水文成果系统化发布的空白,让“江河的语言”,被更多人读懂知晓。
危难时刻,昌都水文人总是逆江而行。在“98洪水”、金沙江白格堰塞湖等多次抢险救灾中,他们用精准数据为生命抢出黄金救援时间,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那些在险峻地势里奔波的身影,是“科技尖兵”,更是守护百姓的“江河卫士”。
站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昌都解放75周年的新起点,昌都水文人的脚步一直未停歇。
“我们将以科技为引领、以服务为导向、以人才为根本,向着监测智能化、服务精准化、管理规范化稳步迈进,为昌都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水安全保障提供更有力的水文支撑。”昌都水文水资源分局副局长巴卓语气笃定。
七十余载风雨兼程,昌都水文从起步探索到系统提升,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警……几代水文人的青春在这里凝结成跨越世纪的守护,每一组数据都是他们踏遍山河的坚守,每一次突破都是他们日夜攻关的执着。
三江依旧奔涌,初心从未改变。昌都水文人将继续扎根雪域,让智慧与汗水融入江河,守护三江安澜,赋能藏东发展,书写着壮丽的水文篇章。




